寻找实证研究的意义:比较—历史视域中的实证主义之争

被引:25
作者
曾荣光 [1 ]
罗云 [2 ]
叶菊艳 [3 ]
机构
[1]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
[2]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
[3]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实证研究; 实证主义; 教育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03 [教育科学研究];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二十一世纪初中美教育研究学界掀起不少对研究方法的讨论与行动,然而在有关议论中对实证研究及实证主义的意义的阐释却每欠清晰。就此,本文尝试从比较-历史的视城,回顾过去一个多世纪有关实证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包括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及发展,以期归纳实证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意义。本文将展示,实证主义在过去百多年演变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十九世纪末的实证主义、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新实证主义、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后实证主义,在各阶段的发展轨迹中,实证主义在社会科学及教育研究领域从来不是主导取向,不断遭遇到其他范式的强力挑战。据此,本文尝试证立,实证主义在教育研究领域并不是理所当然的主导行动纲领,它只是在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的范式战争中一个备受争议的范式。因此,从事教育研究实践与教学的学者不应该只埋首聚焦于实证研究取向,更应具备多元范式的视野与胸襟;更重要的是,在教导年青学者从事教育研究工作时,培养他们对各种研究范式的敏感性及欣赏态度,而不是盲从于单一的研究取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31+190 +190
页数:2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教育政策行动:解释与分析框架 [J].
曾荣光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4, 12 (01) :68-89+189
[2]  
“Logical Positivism”—“Logical Empiricism”: What’s in a Name?[J] . Thomas E. (Thomas Ernst),Uebel.Perspectives on Science . 2013 (1)
[3]  
Beyond Empiricism: Policy Inquiry in Post positivist Perspective[J] . FrankFischer.Policy Studies Journal . 2005 (1)
[4]   Alfred Schutz's influence on American sociologists and sociology [J].
Psathas, G .
HUMAN STUDIES, 2004, 27 (01) :1-35
[5]  
The narrative constitution of identity: A relational and network approach[J] . Margaret R. Somers.Theory and Society . 1994 (5)
[6]  
Logical positivism. Russell, B. The Free Press . 1959
[7]  
The rules of sociological method and selected texts on sociology and its method. Durkheim,E. Macmillan Press . 1982
[8]  
The Meaning of ’’Value Freedom’’ in the Sociological and Economic Sciences. Hans H. Bruun. .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