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层开采效果测评指标及应用研究

被引:22
作者
王志亮 [1 ,2 ]
杨仁树 [1 ]
张跃兵 [2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2] 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保护层开采; 测评效果; 指标体系; 瓦斯防治; 保护范围;
D O 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1.10.023
中图分类号
TD823.82 [];
学科分类号
081901 ;
摘要
为深入分析保护层开采的实施效果,依据煤岩卸压变形理论和瓦斯运移特性,建立保护层开采测评指标体系,并选择淮南矿区对指标现场应用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测评体系包括保护范围和保护效果两部分,其中,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煤层透气性系数、煤层顶底板相对变形、瓦斯抽放量、突出指标的变化等因素可作为效果考察的现场测评指标。保护层开采后,应首先明确其保护范围,然后再对保护效果分别从煤体力学特性、煤层瓦斯特性和煤层开采动力特性3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按照现场实测值与指标临界值的对比,即可系统地定量评价保护层开采的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煤体瓦斯的作用研究 [J].
王刚 ;
程卫民 ;
谢军 ;
陈金华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0, 20 (09) :116-120
[2]   煤与瓦斯突出影响因素评价分析的模糊层次分析方法 [J].
孙鑫 ;
徐杨 ;
林柏泉 ;
陆振国 ;
丁学龙 ;
朱传杰 ;
赵延旭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 19 (10) :145-149+177
[3]   改变煤层透气性防突措施及应用 [J].
孙月庚 .
煤矿安全, 2005, (09) :56-57
[4]   煤层群煤与瓦斯安全高效共采体系及应用 [J].
程远平 ;
俞启香 ;
不详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2003, (05) :5-9
[5]   我国煤层与甲烷安全共采技术的可行性 [J].
李树刚 ;
钱鸣高 .
科技导报, 2000, (06) :39-41
[6]   煤层透气性系数的测定及其分析 [J].
马跃龙 ;
林柏泉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3) :240-243
[7]  
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手册.[M].李建铭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8]  
松软低透煤层群瓦斯抽采理论与技术.[M].袁亮著;.煤炭工业出版社.2004,
[9]  
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方法和防治措施.[M].(俄)Ю.Н.马雷舍夫(Ю.Н.Малышев)等著;魏风清;张建国编译;.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10]  
煤层瓦斯赋存与流动理论.[M].周世宁;林柏泉著;.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