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及空间分布

被引:5
作者
张晶 [1 ]
陈新明 [2 ]
李琴琴 [1 ]
叶湘 [3 ]
张学文 [4 ]
机构
[1] 浙江大学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
[2] 浙江省土地整理中心
[3]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4] 杭州大地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
土地评价; 模糊物元模型; GIS; 生态环境敏感性; 评价与分区; 宜城市;
D O I
10.13708/j.cnki.cn11-2640.2011.06.007
中图分类号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研究目的:选择土壤因子、水环境因子、大气因子和生境因子4个生态敏感性因子构建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与分区。研究方法:因子叠加法,模糊物元模型和GIS技术。研究结果:按生态敏感度的高低将宜城市生态敏感性划分为不敏感区、潜在敏感区、一般敏感区、中度敏感区和重度敏感区,在此基础上得到宜城市综合环境敏感性分布图。研究结论:运用模糊物元模型和GIS技术进行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为生态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云南省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J].
李东梅 ;
吴晓青 ;
于德永 ;
高正文 ;
吴钢 .
生态学报, 2008, (11) :5270-5278
[2]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熵模糊物元模型及其应用 [J].
刘娜 ;
艾南山 ;
周波 .
建筑科学, 2007, (12) :45-51
[3]   基于GIS的陕西省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研究 [J].
李君轶 ;
吴晋峰 ;
薛亮 ;
陈晓军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7, (04) :19-23+29
[5]   基于GIS的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与分区 [J].
潘竟虎 ;
董晓峰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2) :267-273
[6]   GIS支持下的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研究 [J].
王春菊 ;
汤小华 ;
郑达贤 ;
陈文惠 .
水土保持通报, 2005, (01) :68-70+74
[7]   基于DPSIR概念模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宏观分析 [J].
于伯华 ;
吕昌河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 (05) :70-74
[8]   吉林省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区研究 [J].
靳英华 ;
赵东升 ;
杨青山 ;
吴正方 .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2) :68-74
[9]   甘肃省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布 [J].
刘康 ;
欧阳志云 ;
王效科 ;
徐卫华 ;
苗鸿 .
生态学报, 2003, (12) :2711-2718
[10]  
生态环境质量物元可拓评价及实例分析[J]. 刘春莉,李祚泳.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