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黑星病侵染和发病规律及其生态防治的研究

被引:21
作者
袁美丽
杨玉范
陈秀艳
刘文生
卢香春
王敏
机构
[1] 吉林农业大学植病教研室
[2] 浑江巾蔬菜研究所
[3] 浑江巾蔬菜研究所 长春
[4] 长春
关键词
黑星病; 侵染规律; 生态防治;
D O I
10.13802/j.cnki.zwbhxb.1991.03.019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黄瓜黑星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株内于田间或土中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来源。黄瓜种子内的菌丝也可越冬,带菌率最高可达37.76%。种子各部位均可带菌,以种皮为多。接种试验证明黄瓜黑星病菌主要是从叶、茎、果实的表皮直接穿透侵入,也可从气孔或伤口侵入,但极少。黄瓜黑星病菌的分生孢子产生必须具备90%以上的相对湿度(RH)和15℃以上的日平均温度。分生孢子在5—30℃下均可萌发,适温15—25℃,但萌发必须有水滴,在无水滴的情况下即使RH达100%也不能萌发。吉林省大棚内发病重是由于5月中旬以后棚温达到黑星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RH长时间(12小时以上)在90%以上。露地黄瓜黑星病的发生则与当年的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多少有关。大棚内采用降低湿度的生态防治措施,可有效地控制病情,从而减少喷药次数而达到防治目的。
引用
收藏
页码:273 / 278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