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水质特征分析

被引:15
作者
许光泉
王伟宁
机构
[1]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淮北平原; 浅层地下水; 水质特征; 主成分分析;
D O I
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10.03.007
中图分类号
P641.8 [地下水资源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以安徽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中的水质状况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地采集了浅层地下水水样151个,应用多种方法测试了26种水样指标。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安徽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色度、浊度超标率小于10%;pH均值为7.6,为中性偏碱性水;HCO3—Na.Ca、HCO3—Na、SO4—Na、HCO3.SO4—Na.Mg等4种水化学类型占62.9%;硬度和TDS均值分别为481mg/L,641mg/L;Fe、Mn超标率分别为50.8%,46.9%;F-均值为1.4mg/L,低洼地势含氟矿物的溶解是导致F-局部偏高的主要原因,最高可达4.1mg/L;CODMn变化范围为1.0~3.5mg/L,有机污染程度低;三氮浓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是导致NO3--N和NH4+-N超标的主要原因,NO2--N超标19.1%,且与Fe2+浓度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33)。主成分分析发现,地下水的交换吸附作用、溶滤作用,原始沉积环境以及农业生产活动是影响其水质的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6+22 +2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淮北平原地区水文特征 [J].
乔丛林 ;
史明礼 ;
苏娅 ;
李式娟 .
水文, 2000, (03) :55-58
[2]   安徽淮北平原水环境污染分析 [J].
张理华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7, (04) :121-127
[3]   吉林市地下水中“三氮”迁移转化规律 [J].
梁秀娟 ;
肖长来 ;
盛洪勋 ;
孟晓路 ;
李生海 ;
赵峰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7, (02) :335-340+345
[4]   安徽省高含氟地下水成因及其分布特征 [J].
邓英春 .
江淮水利科技, 2006, (02) :22-24
[5]  
淮河流域涡河段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及污染特征. 王献坤,仝长水,罗文金,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2008
[6]  
Contorlling factors of groundwater hydrochemistry in a small island’s aquifer. A Z Ari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