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自然保护区人为活动对景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38
作者
曾辉
孔宁宁
李书娟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关键词
卧龙自然保护区; 人为影响; 景观结构; 生态保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49 [生态学其他分支学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遥感景观制图 ,在确定不同人为影响发生源的显著影响范围后 ,分析了卧龙自然保护区人为活动对景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水电站、居民点和道路三种人为影响发生源中 ,水电站的修建对周围景观结构的一次性改造效果最显著 ,居民点属中等强度的持续性影响类型 ,道路的影响程度最小。人为活动使人为影响景观典型地段 ( 2 0 0 m缓冲区 )的林地覆盖率减小 1 5 %~ 4 0 % ,灌丛和裸地面积比重增加 1 5 %~ 5 0 %。在居民点和水电站周围 ,景观结构变化证明人为影响作用呈明显的梯度衰减 ,6 0 0 m半径缓冲区范围内为典型人为影响区域 ,6 0 0~ 1 2 0 0 m区间为人为影响景观与自然景观的过渡区域 ,其余地区属自然因素控制的自然景观。与水电站和居民点相比 ,道路两侧景观结构的梯度变化特征不甚明显 ,显示出其对景观结构的影响程度小于居民点和水电站
引用
收藏
页码:1994 / 200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卧龙大熊猫保护及研究技术的进展 [J].
张和民 ;
王鹏彦 ;
张贵权 ;
魏荣平 .
四川动物, 2000, (01) :35-38
[2]   东莞市风岗镇景观人工改造活动的空间分析 [J].
曾辉 ;
郭庆华 ;
喻红 .
生态学报, 1999, (03) :10-15
[3]   黄河三角洲地区人类活动对景观结构的影响分析──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 [J].
陈利顶 ;
傅伯杰 .
生态学报, 1996, (04) :337-344
[4]  
Crossing the thresholds: human ecology and historical patterns of landscape degradation[J] . Ian A Simpson,Andrew J Dugmore,Amanda Thomson,Orri Vésteinsson.Catena . 2001 (2)
[5]  
Evaluating landscape health: integrating societal goals and biophysical process[J] . D.J. Rapport,C. Gaudet,J.R. Karr,J.S. Baron,C. Bohlen,W. Jackson,B. Jones,R.J. Naiman,B. Norton,M.M. Pollock.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1998 (1)
[6]  
Maryland Biological Stream Survey: A State Agency Program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Anthropogenic Stresses on Stream Habitat Quality and Biota[J] . R. Klauda,P. Kazyak,S. Stranko,M. Southerland,N. Roth,J. Chaillou.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 1998 (1)
[7]   South Africa [J].
不详 .
E&MJ-ENGINEERING AND MINING JOURNAL, 1996, 197 (05) :F16-F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