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治理的理论构思

被引:62
作者
王晓辉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治理; 教育治理; 中国教育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 [教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传统体制中严格区分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等概念趋于模糊,传统的统治与管理的模式越来越被民主决策、学会妥协、公开透明、解决问题等治理要素所替代。从治理的理念出发,教育治理的理论构思应包括:首先要尊重教育主体的多元化,教育的目标既要符合国家发展的最高利益,也要保证教育举办者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其次要以契约联结政府与学校。大学要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寻求恰当的定位,避免无休止的博弈,最佳策略便是与政府和社会其他合作伙伴建立契约;再次是建立协商式的教育决策机制。尽管不同社会集团或阶层,不同社会个体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而正是不同的教育诉求,构成教育决策领域的广泛空间,经过对话、讨论和协商,总会达到某种共识。即使求得共识的过程可能漫长复杂,却可以避免少数人决策的武断和政策执行中的困难;还要以评估为教育政策调节工具。国家投资于教育,对教育质量理应关注,公众作为教育"消费者"也希望知晓教育目标的实现状况,教育者更有责任向社会报告其行为的结果。而达此目的之基本途径就是教育评估,先是获得教育质量与管理的客观信息,然后才有可能实施理性的政策调整与改革;最后要以系统导航来构建教育宏观管理机制。教育系统导航主要由获取信息、诊断现状、确定行动和解决问题等相互衔接的四个阶段构成,无所谓始,无所谓终,循环往复,但总要与所确定的目标相联系。中国教育改革正处于继续发展的关键时刻,而关键之关键则是要建立新的教育改革决策机制、教育管理协商机制、教育政策保障机制和教育系统监测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现代汉语词典.[M].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2005,
[2]  
破碎的民主.[M].(法)皮埃尔·卡蓝默(PierreCalame)著;高凌瀚译;.三联书店.2005,
[3]  
性别与全民教育:跃向平等.[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王晓辉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  
西方政治思想史.[M].唐士其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  
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M].(荷兰)弗兰斯·F·范富格特(FransVanVught)主编;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6]  
治理与善治.[M].俞可平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7]   关于教育决策的思考 [J].
王晓辉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 (04) :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