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中国风沙灾害的时空格局与危险性评价

被引:41
作者
王静爱
徐伟
史培军
武双情
顾晓鹤
温庆可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2]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北京
关键词
风沙灾害; 时空格局; 危险性评价;
D O I
10.13577/j.jnd.2001.0401
中图分类号
X43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0837 ;
摘要
采用2000年3—6月中国省级报刊发布的风沙灾害信息800多条,建立了含有2600个案例的数据库,据此重建了2000年全国14场风沙灾害的时空格局.在此基础上,采用风沙灾害致灾灾次Zc和承灾体指数CH,构建了风沙灾害危险度Wx,编制了风沙灾害危险度评价图.研究表明:风沙灾害Zc高值区与CH高值区在区域上错位,前者在内蒙古中西部,后者在华北平原.风沙灾害危险性Wx高值区分布的北界为国界;西南界为阿拉善左旗-甘肃定西县-浙江北部的杭州市;东北界为内蒙古中部锡林洁特市,多伦县-河北东北丰宁县-秦皇岛市所围的区域.这个区域应作为我国风沙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其中Wx为3.5以上的带状区域,即内蒙古乌兰察布高原-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北部、山西北部、京津及河北应为防沙治沙的核心区域.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我国历史时期降尘记录南界的变动及其对北方干旱气候的推断 [J].
张德二 ;
孙霞 .
第四纪研究, 2001, (01) :1-8
[2]   中国北方风沙活动的驱动力分析 [J].
史培军 ;
严平 ;
袁艺 .
第四纪研究, 2001, (01) :41-47
[3]   用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沙尘暴的方法和初步结果 [J].
方宗义 ;
张运刚 ;
郑新江 ;
曹云昌 .
第四纪研究, 2001, (01) :48-55
[4]   沙尘暴研究的进展 [J].
王式功 ;
董光荣 ;
陈惠忠 ;
李希良 ;
金炯 .
中国沙漠, 2000, (04) :5-12
[5]   河北省沙尘暴特征及防治对策 [J].
郭迎春 ;
赵玉斌 ;
阮新 .
灾害学, 2000, (04) :25-29
[6]   从沙尘暴看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J].
陈志清 ;
朱震达 .
地理科学进展, 2000, (03) :259-265
[7]   关于我国华北沙尘天气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J].
叶笃正 ;
丑纪范 ;
刘纪远 ;
张增祥 ;
王一谋 ;
周自江 ;
鞠洪波 ;
黄签 .
地理学报, 2000, (05) :513-521
[8]   2000年春季北京特大沙尘暴物理化学特性的分析 [J].
张仁健 ;
王明星 ;
浦一芬 ;
刘强 ;
符建中 ;
张文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0, (03) :259-266
[9]   我国沙区防沙治沙的区域模式 [J].
史培军 ;
张宏 ;
王平 ;
周武光 .
自然灾害学报, 2000, (03) :1-7
[10]   我国北方风沙灾害加剧的成因及其发展趋势 [J].
高尚玉 ;
史培军 ;
哈斯 ;
潘耀忠 .
自然灾害学报, 2000, (03) :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