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梅科树种的同工酶种间和种内变异

被引:4
作者
张若蕙
刘洪谔
童再康
叶苏芳
机构
[1] 浙江林学院
[2] 临安县林科所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蜡梅科; 同工酶; 相似系数; 聚类分析;
D O I
10.13332/j.1000-1522.1995.s1.019
中图分类号
S685.9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蜡梅科8种共40个单株成熟叶的过氧化物酶(PER)、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谷草转氨酶(GOT)的酶谱.结果表明:PER和EST出现的谱型和酶带较多,MDH和GOT则较少,但都具属和种的特有带.单一酶系种内谱型间相似系数0.32~1.00,蜡梅、西南蜡梅、山蜡梅和夏蜡梅种内相似性在0.70以上,是比较一致而稳定的种;而柳叶蜡梅、美国蜡梅、西美蜡梅和突托蜡梅种内相似系数较小,种内差异较大.综合4种酶系计算蜡梅科种间相似系数为0.08~0.73,夏蜡梅属内种间0.36~0.68,蜡梅属内0.30~0.73.两属内最近缘的种分别是美国蜡梅和西美蜡梅及山蜡梅和突托蜡梅,最远缘的种分别是夏蜡梅和西南蜡梅.聚类结果表明:两属分别在0.40和0.33聚合,在0.21两属聚合为科.按物种具备的谱带多少比较,夏蜡梅属30~32条带,蜡梅属34~38条,后者比前者更进化;两属中分别以西美蜡梅(32条)和蜡梅(38条)更进化.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八种蜡梅的繁殖 [J].
张若蕙,刘洪谔,沈锡廉,周骋,叶苏芳 .
浙江林业科技, 1994, (01) :1-7
[2]   蜡梅科叶表皮的特征及其分类意义 [J].
张若蕙 ;
黄坚钦 ;
刘洪谔 .
浙江林学院学报, 1993, (04) :11-20
[3]   毛白杨种内过氧化物同工酶变异 [J].
杨自湘 ;
顾万春 ;
李玲 .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04) :335-340
[4]   牡丹品种酯酶同工酶分析 [J].
陈道明 ;
蒋勤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03) :36-42
[5]   蜡梅科的花粉形态及其系统位置的探讨 [J].
张若蕙 ;
张金谈 ;
郝海平 .
浙江林学院学报, 1989, (01) :4-11+116-118
[6]   番茄属(Lycopersicon)四个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J].
张相岐 ;
王海廷 ;
黄永芬 ;
汪清胤 .
植物研究, 1987, (04) :133-149+151
[7]   关于苹果属果树亲缘关系的初步探索——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J].
程家胜 ;
刘捍中 ;
韩礼星 ;
邸淑艳 .
园艺学报, 1986, (01) :1-8
[8]  
杨属植物的同工过氧化物酶[J]. 胡志昂.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1981 (03)
[9]  
裸子植物的生化系统学(一)——松科植物的过氧化物酶[J]. 胡志昂,王洪新,阎龙飞.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1983 (04)
[10]  
裸子植物的生化系统学(三)——从种子蛋白多肽和针叶过氧化物酶探讨红豆杉科的系统位置[J]. 胡志昂,王洪新,刘长江,潜忠兴.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1986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