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盆地地震地质条件及采集技术研究

被引:4
作者
王德志 [1 ]
贾烈明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 中国石化集团河南石油勘探局
关键词
三江盆地; 地震地质条件; 地震采集技术; 强屏蔽界面; 复杂构造成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4 [地震勘探];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1 ; 081802 ;
摘要
位于中国东北境内的三江盆地,环境与气候十分恶劣,勘探程度低,地震地质条件复杂,以往采集的地震资料品质较差。为整体了解盆地结构,进一步评价盆地含油气情况,在分析三江盆地地震地质条件和以往资料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多类型的表层结构、强屏蔽界面、低信噪比资料、复杂构造成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理论论证和地震采集技术研究。发现:①首先须做好低、降速带的调查及激发井深、岩性、药量的试验,以保证药柱在高速层顶面以下激发;②该区进行地震采集时,炮检距不宜过大;③须使地震波有足够的高频成分,以获取散射波。通过研究,解决了地震勘探采集中的难点,提高了地震资料单炮记录的品质,获得了浅、中、深地层成像清晰的地震剖面,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423 / 426+7 +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火成岩区地震波传播规律研究 [J].
裴正林 ;
牟永光 .
石油物探, 2004, (05) :433-437+411
[2]   浅层强反射界面的能量屏蔽作用 [J].
王建花 ;
李庆忠 ;
邱睿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3, (06) :589-596+602
[3]   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发展与展望 [J].
徐丽萍 ;
杨勤勇 .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2, (03) :47-52
[4]   三江盆地绥滨坳陷构造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J].
马小刚 ;
王东坡 ;
薛林福 ;
王青海 ;
王孔伟 .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2000, (01) :47-50+61
[5]   中国东北区古生代构造古地理格局 [J].
张梅生 ;
彭向东 ;
孙晓猛 .
辽宁地质, 1998, (02) :12-17
[6]   东北三江盆地演化分析 [J].
邹艳荣 ;
蔡玉兰 .
中国煤田地质, 1997, (01) :21-23
[7]   那丹哈达地体与东亚大陆边缘中生代构造的关系 [J].
水谷伸治郎 ;
邵济安 ;
张庆龙 .
地质学报, 1989, (03) :204-216
[8]   黑龙江省那丹哈达地体构造初探 [J].
张庆龙 ;
水谷伸治郎 ;
小(山鸟)智 ;
邵济安 .
地质论评, 1989, (01) :67-71
[9]  
地震勘探原理[M]. 石油大学出版社 , 陆基孟主编,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