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益成为犯罪客体的思考

被引:6
作者
魏东
机构
[1] 四川大学法学院四川成都
关键词
犯罪客体; 法益; 存在根据; 价值构造; 价值取向;
D O I
10.19536/j.cnki.411439.2003.01.012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关于犯罪客体问题 ,理论界分歧较大 ,有许多不同观点。就其合理性而言 ,法益说比较妥当 ,即犯罪客体 ,应当是指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由我国刑法所保护的法益。其根据主要在于 :一是深刻揭示了犯罪所侵害的实质 ,二是在理论逻辑上无懈可击 ,三是切合了现代民主政治和人权观念的新发展 ,四是具有其特殊的机能 ,五是完全切合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但是 ,法益理论本身也面临许多挑战与悖论 ,尤其是法益价值构造与价值取向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刑法学.[M].高铭暄;马克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价值重建与规范选择.[M].谢晖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3]  
意大利刑法学原理.[M].(意)杜里奥·帕多瓦尼(TullioPadovani)原著;陈忠林译;.法律出版社.1998,
[4]  
法律信仰的理念与基础.[M].谢晖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
[5]  
刑事一体化与关系刑法论.[M].储槐植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6]  
刑法哲学.[M].陈兴良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7]  
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M].马克昌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
[8]  
刑法的人性基础.[M].陈兴良著;.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
[9]  
发现自由意志与个人责任.[M].(美)里奇拉克(JosephF.Rychlak)著;许泽民;罗选民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10]  
刑法学全书.[M].《刑法学全书》编委会编;马克昌等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