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生植物对滇池入湖河道污水净化效能的比较

被引:29
作者
黄亮
黎道丰
蔡庆华
唐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入湖河道污水; 净化效能;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8.04.012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有关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研究已有广泛报道,但现有成果多来源于静态的室内研究,所用植物多为生活型接近的物种。为了比较不同生活型植物对河道污水的原位净化效果差异,构建了由水芹菜(Oenanthe javanica)、马尾草(Equisetum flu-viatile)、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 Michx.)和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 L.)等4种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组成的水生植物塘系统,研究塘中不同植物对滇池入湖河道污水中氮、磷等指标去除效能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植物都具有一定的抗水力冲击负荷能力,能适应河道污水水质和水量均不稳定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对污水中CODCr、NH3-N、NO3-N、TN和TP等指标均有去除作用;但各种植物对不同指标的去除能力有较大差异,其中浮水植物水芹菜和沉水植物狐尾藻综合净化效能较强。整个植物塘系统对CODCr的去除率最高,达到41.4%;而对NO3-N的去除率最低,只有5.7%。研究成果对滇池入湖河流及其它类似污染水体的生态治理具有示范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385 / 138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1]   复合塘—湿地系统水生植物时空分布对氮磷去除的影响 [J].
彭剑峰 ;
王宝贞 ;
夏圣骥 ;
王琳 .
生态环境, 2004, (04) :508-511
[12]   Roles of water hyacinths and their roots for reducing algal concentration in the effluent from waste stabilization ponds [J].
Kim, Y ;
Kim, WJ .
WATER RESEARCH, 2000, 34 (13) :3285-3294
[13]   沉水植物与环境关系评述 [J].
苏胜齐 ;
姚维志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2, (06) :570-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