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金露梅灌丛草甸群落结构及主要种群的点格局分析

被引:27
作者
苏爱玲 [1 ,2 ]
徐广平 [1 ,2 ]
段吉闯 [1 ,2 ]
汪诗平 [1 ]
张振华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金露梅灌丛; 群落结构; 种群; 空间分布格局; 点格局; 种间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157 [];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金露梅灌丛草甸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之一,采用Ripley的K(t)函数分析方法,对放牧和封育条件下主要种群的分布格局和种间关系及金露梅灌丛群落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经过6年的围栏封育,金露梅灌丛草甸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从均匀或随机分布向随机或聚集分布转变的趋势,聚集强度随围封尺度增大而增加,随放牧的干扰而降低,聚集分布有利于种群发挥功能群整体效应。(2)围栏内不同功能群之间主要呈显著正关联;围栏外的禾草与杂类草、莎草与杂类草之间均呈显著负关联,出现种间资源竞争,且随着尺度的增大负关联逐渐增强,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差异明显。(3)围栏内外种群点格局分布都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植物间相互作用和外界放牧干扰是影响物种不同尺度下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点格局的变化驱动了群落结构的变化。可见,长期夏季放牧抑制了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禾草和莎草植物的分株和生长,促进了杂类草的生长,金露梅灌丛草甸呈现出退化的趋势,围栏封育有利于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演替。
引用
收藏
页码:1231 / 1239
页数: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