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南澳韧性剪切带中糜棱岩变形微构造研究

被引:15
作者
王志洪
卢华复
贾东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长乐-南澳韧性剪切带; 糜棱岩; 显微变形机制; 绿片岩相; 缓慢上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3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长乐—南澳韧性剪切带糜棱岩的显微变形机制有粒间滑动、粒内滑动、位错及其滑移和蠕变、应变的局部恢复等。石英丰富的韧性变形和位错特征以及长石的脆一弹性变形说明糜棱岩形成于绿片岩相条件,变形时的温度约为300—350℃。石英塑性变形处于重结晶一软化阶段和热加工一恢复阶段。由位错密度和动态重结晶颗粒粒径计算了差异应力和应变速率,分别为56.8—99.7MPa,(0.35-1.61)×10-13s-1和175.8—406.9MPa,(0.7—7.2)×10-12s-1,二者较大的差值表明糜棱岩是缓慢上升至地表的,这一结论与应变局部恢复现象一致。该韧性剪切带是闽粤沿海早白垩世末碰撞造山的产物。
引用
收藏
页数:1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