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理论在我国贸易实践中适用性的经验检验

被引:7
作者
孔庆峰
陈蔚
机构
[1]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比较优势; 要素禀赋;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D O I
10.13510/j.cnki.jit.2008.10.007
中图分类号
F752 [中国对外贸易];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以2000、2003、2005年的进出口商品为样本,对其按要素禀赋进行了分类,并直接从要素存量的相对多寡出发确定出在理论上应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最后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衡量理论和实际的一致性。结果显示,无明显证据表明中国的资本和人力资本密集型商品的对外贸易是顺应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的,但中国的出口充分发挥了劳动力充裕这一优势,而对劳动密集型商品的进口实施了限制。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比较优势理论与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 [J].
佟家栋 .
南开学报, 2004, (05) :5-10+115
[2]   论落后国家的贸易条件、比较优势与技术进步 [J].
尹翔硕 ;
徐建斌 .
世界经济文汇, 2002, (06) :14-26
[3]  
内生比较优势理论与中国贸易结构转换[M].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张亚斌, 2006
[4]  
发展战略与经济发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林毅夫著, 2004
[5]  
Factor Endowments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J] . Trevor A.Reeve.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2006 (1)
[6]  
Multicountry, Multifactor Tests of the Factor Abundance Theory[J] . Harry P. Bowen,Edward E. Leamer,Leo Sveikauskas.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1987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