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鞍山-本溪地区中太古代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地球化学及Nd同位素制约

被引:26
作者
万渝生
刘敦一
伍家善
张宗清
宋彪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花岗质岩石;Sm-Nd同位素;地球化学;中太古代;鞍山-本溪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鞍山-本溪地区中太古代花岗质岩浆作用十分发育,形成了3.1Ga立山细粒奥长花岗岩、3.0Ga东鞍山片麻状花岗岩、3.0Ga铁架山片麻状花岗岩和3.0Ga弓长岭片麻状花岗岩等一系列花岗质岩石。岩石的εNd(t)分别为,立山奥长花岗岩(10个样品)变化于-1.96~4.24之间,平均值为0.76,东鞍山片麻状花岗岩(5个样品)变化于0.26~2.72之间,平均值为1.26,铁架山片麻状花岗岩(5个样品)变化于-3.85~-4.83之间,平均值为-4.28,弓长岭片麻状花岗岩(1个样品)为-2.58。结合岩石的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可以认为,立山奥长花岗岩和东鞍山片麻状花岗岩形成于地壳滞留时间不长的中酸性陆壳岩石的部分熔融,前者很可能有玄武质物质的参与。而铁架山片麻状花岗岩和弓长岭片麻状花岗岩则来自于成熟度很高的早期陆壳物质。由此可以推断,鞍山-本溪地区在中太古代以前陆壳基底就有了相当的规模,并具有很长的地壳演化历史。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21
页数:11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