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梯度分离/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再生水中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

被引:7
作者
陈智敏 [1 ,2 ]
张昱 [2 ]
杨敏 [2 ]
肖淑敏 [2 ]
张冬青 [2 ]
李红岩 [2 ]
郭瑞光 [1 ]
机构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再生水; 隐孢子虫; 贾第鞭毛虫; 密度梯度分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703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乙酸乙酯漂浮方法和酸溶解法分别解决了再生水进水中有机杂质以及再生水中剩余絮凝剂干扰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检测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成本远低于EPA 1623法的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检测方法的密度梯度分离/免疫荧光技术。利用该方法对我国北方2个城市的污水再生处理系统进行了检测,再生水进出水的回收率分别为18%31%卵囊和24%95%包囊,能够满足检测要求。结果表明,在5个再生水系统的9个进水样品中,隐孢子虫的阳性率为89%,平均浓度为26个/10 L;贾第鞭毛虫的阳性率为100%,平均浓度为138个/10 L。再生水出水中也有两虫检出。
引用
收藏
页码:982 / 98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密度梯度分离纯化/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饮用水中“两虫” [J].
张冬青 ;
李红岩 ;
李栋 ;
于建伟 ;
刘志斌 ;
杨敏 .
中国给水排水, 2009, 25 (02) :78-80+83
[2]   污水再生处理系统中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检测方法的优化 [J].
张彤 ;
胡洪营 ;
宗祖胜 .
环境科学, 2006, (12) :2547-2552
[3]   再生水中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的检测方法研究 [J].
张彤 ;
胡洪营 ;
宗祖胜 .
中国给水排水, 2006, (05) :19-23+29
[4]   上海某污水厂出水及其排放水体中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的分析检测 [J].
白晓慧 ;
曾莉 ;
朱斌 ;
王海亮 .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6, (01) :4-5
[5]   介水蓝氏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感染的流行现状及控制 [J].
蔡炯 .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5, (11) :126-127
[6]   污水中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检测的结果分析 [J].
曾惠芳 ;
余淑苑 ;
秦彦珉 ;
张然 ;
林爱红 .
中国热带医学, 2005, (03) :566-567
[7]   Impacts of viability and purification on the specific gravity of Cryptosporidium oocysts [J].
Young, PL ;
Komisar, SJ .
WATER RESEARCH, 2005, 39 (14) :3349-3359
[8]   Prevalence of Cryptosporidium oocysts and Giardia cysts in the drinking water supply in Japan [J].
Hashimoto, A ;
Kunikane, S ;
Hirata, T .
WATER RESEARCH, 2002, 36 (03) :519-526
[9]  
Occurrence of Giardia cysts and Cryptosporidium oocysts in raw and treated water from two water treatment plants in Selangor, Malaysia[J] . R.A. Ahmad,E. Lee,I.T.L. Tan,A.G. Mohamad-Kamel.Water Research . 1997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