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6·19”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22
作者
杨婷 [1 ]
苗春生 [1 ,2 ]
唐振飞 [1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台
关键词
特大暴雨; 上升运动; 湿位涡; 急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NCEP逐6 h 1°×1°的grib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等资料,对2010年6月19—20日江西地区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物理量演变及高低空急流配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过程发生在副高与高空槽稳定维持的有利背景场环境下。暴雨落区上空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持续的西南水汽输送和高低空急流配置,共同造成了此次大范围暴雨的发生和维持。在高空急流入口区右后侧、低空急流的前方造成正涡度辐合上升运动,暴雨出现在低空急流的左前方。气流的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的叠加,形成强烈的上升运动,为这次暴雨天气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也是对流维持、持续的重要机制。湿位涡低层为负、高层为正,高、低值中心和密集带的演变显示了强对流系统暖湿气流与外界干冷空气的相互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超强台风“韦帕”的暴雨机制及湿位涡分析 [J].
朱健 ;
罗律 .
气象科学, 2009, 29 (06) :742-748
[2]   江西省汛期暴雨气候特点及预报方法综合分析 [J].
金米娜 .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9, 32 (01) :69-72
[3]   对一次台风暴雨的位涡与湿位涡诊断分析 [J].
黄亿 ;
寿绍文 ;
傅灵艳 .
气象, 2009, 35 (01) :65-73
[4]   冷空气侵入的暴雨过程物理量场变化与诊断分析 [J].
罗冰 .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7, (01) :24-29
[5]   2004.5.12江西超历史范围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J].
刘晓晖 .
江西气象科技, 2004, (03) :13-15
[6]   江西2002年6月底连续暴雨过程分析 [J].
郭达烽 ;
毛连海 ;
朱星球 .
江西气象科技, 2003, (02) :18-20
[7]   南亚高压与偏北风急流出口区的暴雨生成机制 [J].
丁治英 ;
张兴强 ;
寿绍文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06) :671-679
[8]   江西“98.6”连续大暴雨过程水汽收支分析 [J].
单九生 .
江西气象科技, 1999, (02) :14-16
[9]   江西暴雨预报的客观天气学模型和物理诊断模型研究 [J].
曹晓岗 ;
王田民 ;
戴熙敏 ;
张明席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7, (03) :113-118
[10]   江西区域强暴雨的热力和动力条件诊断分析 [J].
曹晓岗,王田民,尹洁,戴熙敏 .
气象, 1996, (04) :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