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孝泉构造上三叠统超致密储层演化特征

被引:55
作者
吕正祥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研究院成都
关键词
川西坳陷; 上三叠统; 超致密储层; 孔隙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12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川西坳陷孝泉构造上三叠统储层普遍为超致密储层,其中蕴藏的丰富天然气资源可能与天然气的早期聚集有关,认识超致密储层的孔隙演化史有助于确立天然气的大规模聚集时期。作者利用显微镜下观察、扫描电镜分析、阴极发光分析等认识了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结合自生矿物中流体包体的均一温度、同位素地质温度计和古地温梯度等建立了储层的成岩作用序列。根据储层在压实过程中的原生孔隙损失规律、成岩矿物形成时期及其对孔隙度破坏的定量化统计、次生孔隙的定量化研究等,认识了储层的致密化进程,即储层致密于早—中侏罗世,但在侏罗纪前一般具较好孔隙度。有利于天然气大规模聚集时期为自上三叠统须四段沉积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沉积末期间。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油气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M].王大锐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2]  
油气储层地质学.[M].吴胜和等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3]  
碎屑岩储层成岩演化模式.[M].刘孟慧等编;.石油大学出版社.1993,
[4]  
沉积成岩作用.[M].刘宝;张锦泉主编;.科学出版社.1992,
[5]  
包体矿物学.[M].何知礼编著;.地质出版社.1982,
[6]   流体包裹体研究的进展和方向 [J].
卢焕章 ;
郭迪江 .
地质论评, 2000, (04) :385-392
[7]   油气储集层地质学研究体系 [J].
姚光庆 ;
孙永传 ;
李思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1) :94-97+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