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秦岭的地球物理、构造分带特征及演化

被引:15
作者
李文勇
夏斌
路文芬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广州
[3] 广州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构造分带; 区域性深大断裂; 地球物理; 东秦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东秦岭构造演化及地质成矿比较复杂,在认识上还存在分歧。笔者从板块构造学、地球物理学、事件地层学等多学科观点出发,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东秦岭发育的区域性深大断裂主要有9条,它们均具有多期次、长期性活动的特征;垂直板缘构造带走向,从北向南可划分出低变质变形带、强变质变形混杂带、刘岭复理石推褶构造带、大别地块、断褶推滑构造带等五个地质构造带;东秦岭的地质构造发展演化经历了7个阶段,即华北、杨子板块形成、漂移阶段;华南板块形成阶段;板缘增生带形成阶段;板块对接阶段;剪切走滑阶段;板块挤压推覆阶段以及断块掀斜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秦岭造山带泥盆系热水沉积岩相的亚相和微相划分及特征 [J].
方维萱 ;
胡瑞忠 ;
张国伟 ;
芦纪英 .
地质与勘探, 2001, (02) :50-54
[2]   秦岭晋宁期的两条蛇绿岩带及其对秦岭—大别构造演化的制约 [J].
张传林 ;
董永观 ;
杨志华 .
地质学报, 2000, (04) :313-324
[3]   东秦岭深地震剖面上莫霍基本特征的研究 [J].
徐明才 ;
高景华 ;
刘建勋 .
地质与勘探, 2000, (01) :39-42
[4]   东秦岭造山带莫霍面展布与碰撞造山带深部过程的关系 [J].
何建坤 ;
刘福田 ;
刘建华 ;
孙若昧 .
地球物理学报, 1998, (S1) :64-69+670
[5]   影响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的因素及其机制 [J].
陈衍景 .
地学前缘, 1998, (S1) :112-121
[6]   秦岭造山带沉积岩容矿金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 [J].
刘国平 .
地质与勘探, 1998, (03) :7-11
[7]   早古生代镇淅地块与秦岭多岛小洋盆的演化 [J].
殷鸿福 ;
黄定华 .
地质学报, 1995, (03) :193-204
[8]   松潘甘孜地块与秦岭褶皱带、扬子地台的关系及其发展史 [J].
杨逢清 ;
殷鸿福 ;
杨恒书 ;
赖旭龙 .
地质学报, 1994, (03) :208-218
[9]  
秦岭造山带主要变质岩群及变质演化[M]. 地质出版社 , 刘国惠等著,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