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辉岩的研究意义及其新进展

被引:2
作者
张泽明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关键词
榴辉岩; 金伯利岩; 包体; 区域变质岩; 角砾云母橄榄岩; 超基性岩; 辉石麻粒岩; 下地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榴辉岩是由石榴石一单斜辉石组成、具玄武质成分的、在下地壳或上地幔高压条件下结晶(或重结晶)的一种岩石.其研究意义表现在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多方面. 在70年代,高温高压实验就已证明玄武岩一榴辉岩的相转变面并不是Moho不连续面.近几年来,在榴辉岩的研究中又取得了不少新的进展, 其中包括1)榴辉岩的产状与成因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对立关系,其产状也不仅仅三种;榴辉岩可以在很高的水压条件下形成,水压远小于总压可以存在,但并不总是必须的;3)由洋壳变质的榴辉岩是古板块边界的标志,而且记录了汇聚型造山作用的历史,以及地热梯度随时间的变化;4)有些榴辉岩的形成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不能用简单的成因模式加以注释;5)金伯利岩中的榴辉岩包体既可以在地幔内形成,也可以在地壳内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金伯利岩及其捕虏体.[M].[美]道森(Dawson;J·B·) 著;金鹤生;王克非 译.地质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