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岸缓冲带在河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19
作者
赵杭美 [1 ]
由文辉 [1 ]
罗扬 [1 ]
王金凤 [1 ]
黄沈发 [2 ]
吴健 [1 ]
吴建强 [2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滨岸缓冲带; 河道坡岸; 生态修复;
D O I
10.19672/j.cnki.1003-6504.2008.04.032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近年来国外在滨岸缓冲带植被的结构、功能和管理研究方面开展了许多研究,国内也越来越重视相关研究。文章概述了滨岸缓冲带的功能、构建原理和国内外的一些应用情况;重点介绍了上海青浦区华新镇境内东风港滨岸缓冲带示范工程,分析了滨岸缓冲带在河道坡岸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滨岸缓冲带具有改善生物栖息地环境质量、稳定坡岸、修复河道生态环境等功能,适合在各类岸坡的生态修复中广泛运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2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滨岸缓冲带削减非点源污染试验研究 [J].
叶志敏 ;
尹璇 .
科技资讯, 2006, (28) :250-251
[2]   土壤生物工程在河道坡岸生态修复中应用与效果 [J].
李小平 ;
张利权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9) :1705-1710
[3]   生态河流缓冲带构建技术初探 [J].
诸葛亦斯 ;
刘德富 ;
黄钰铃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6, (02) :63-67
[4]   草本植物根系网的固土机制模式与力学试验研究 [J].
程洪 ;
颜传盛 ;
李建庆 ;
刘爱平 ;
杨小洁 .
水土保持研究, 2006, (01) :62-65
[5]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骆马湖生态建设 [J].
杨士建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6, (01) :92-93+114+120
[6]   城市滨水区的生态恢复研究 [J].
杨馥 ;
曾光明 ;
焦胜 ;
刘鸿亮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5, (04) :108-110+121
[7]   湖滨带的功能及其管理 [J].
颜昌宙 ;
金相灿 ;
赵景柱 ;
邓红兵 ;
许秋瑾 .
生态环境, 2005, (02) :294-298
[8]   滨岸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NH4+-N,TP的吸收效果 [J].
董凤丽 ;
袁峻峰 ;
马翠欣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2) :93-97
[9]   生态修复技术在保护水库水源地中的应用 [J].
叶建锋 ;
操家顺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4, (02) :61-63+117
[10]   农业流域河岸缓冲区研究综述 [J].
潘响亮 ;
邓伟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3, (02) :24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