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拉山造山带中段哇洪拉分盆地的充填机制

被引:5
作者
孙延贵
机构
[1] 青海地质矿产勘查研究院
关键词
鄂拉山; 哇洪拉分盆地; 充填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衔接秦、祁、昆造山带的鄂拉山北北西向造山带中段的哇洪盆地,位于哇洪山—温泉右行走滑断裂东侧,为一较典型的晚三叠世拉分沉积—火山盆地。其内沉积的鄂拉山组,含标准的晚三叠世植物,火山岩同位素测年也属同期。沉积特征研究表明,该盆地经历了拉分—退积、拉深—火山活动以及推挤—进积三个充填阶段,而且其充填过程是在盆地不断变形变位的动态中完成,形成总厚度达2635m的火山沉积地层。哇洪拉分盆地的充填机制、变形变位研究可给鄂拉山造山带在晚三叠世时期的演化研究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沉积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M].魏家庸等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
[2]  
实用稀土元素地球化学.[M].陈德潜;陈刚编著;.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
[3]  
构造地质学.[M].徐开礼;朱志澄主编;.地质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