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内涵的法理释义

被引:9
作者
任懿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
关键词
人民; 公民; 国民; 法治; 法律权威;
D O I
10.16494/j.cnki.1002-3933.2013.05.007
中图分类号
D920.0 [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人民话语的社会语境与法律息息相关。在西方,"人民"的内涵包括来自家庭的个人、公民、国民三层含义。人民的话语经历了"法律——革命——法治"这样一种社会语境的转变。在中国,"人民"最初指代法治话语中的个人,后又与"人民大众"、"人民群众"涵义相同,最后又转向宪法中的个人。"人民"内涵经历了法治话语、革命经验的影响与转变,人民话语经历了在远离法律之后,又回归法律的实践。
引用
收藏
页码:177 / 18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当代中国的启蒙与反启蒙[M] 许纪霖;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 [2] 论革命[M] (美) 阿伦特 (Arendt;H.) ; 著 译林出版社 2011,
  • [3] 人民自己[M] (美) 克雷默 (Kramer;L.D.) ; 著 译林出版社 2010,
  • [4] 政治学说史[M] (美) 萨拜因 (Sabine;G.H.) ;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 [5] 民主新论[M] (美) 萨托利 (Sartori;G.) ;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 [6] 德国公法史[M] (德) 施托莱斯; 著 法律出版社 2007,
  • [7] 论革命[M] (美) 阿伦特 (Arendt;H.) ; 著 译林出版社 2007,
  • [8] 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M] 余英时;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9] 我们人民:宪法的根基[M] (美)布鲁斯·阿克曼(BruceAckerman)著;孙力;张朝霞译; 法律出版社 2004,
  • [10] 汉语中的马克思主义术语的起源与作用[M] (德)李博(WolfgangLippert)著;赵倩等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