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农村非正规金融生成逻辑的理论分析——兼对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现象的解释

被引:27
作者
徐璋勇
郭梅亮
机构
[1] 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村非正规金融; 信息不对称; 地方政府介入; 农村乡土文化;
D O I
10.16158/j.cnki.51-1312/f.2008.05.016
中图分类号
F830 [金融、银行理论];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的外在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的强行介入,并造成农村正规金融组织的低效率以及市场规模的萎缩;其产生的内生性原因则在于农村中长期积淀的乡土文化能有效的解决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因此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及农村二元金融结构形成并强化的理论解释必须依赖于中国现实背景下的地方政府强行介入和农村乡土文化的历史积淀这两个关键性变量。将政府介入和乡土文化这两个变量纳入分析框架,对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存在和发展进行理论解释,在此基础上对农村金融的进一步改革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兴起:理论及其实证研究 [J].
姚耀军 ;
陈德付 .
中国农村经济, 2005, (08) :45-51
[2]   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 [J].
林毅夫 ;
孙希芳 .
经济研究, 2005, (07) :35-44
[3]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安排的理性分析 [J].
陈斌 .
调研世界, 2005, (04) :21-22+25
[4]   中国体制外资本市场分析 [J].
彭兴韵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2, (02) :88-95+112
[5]   制度变迁背景下的农村非正规金融研究 [J].
杜朝运 .
农业经济问题, 2001, (03) :23-27
[6]   制度扭曲环境中的金融安排:温州案例 [J].
史晋川 ;
叶敏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1, (01) :63-68
[7]  
乡土中国[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费孝通, 2006
[8]  
中国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研究[M].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周天芸著, 2004
[9]  
经济变迁中的金融中介与国有银行[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张杰著, 2003
[10]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张杰,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