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半球10 hPa极地涡旋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3
作者
麻巨慧
王盘兴
郭栋
段明铿
管树轩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关键词
10 hPa极地涡旋环流指数; 气候态; 异常态; 臭氧异常; 南极涛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7 [气旋、反气旋];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NCEP/NCAR 10 hPa月平均高度场资料,计算了1948—2007年南半球10 hPa极地涡旋的强度指数P、面积指数S和中心位置指数(λc,φc)。用它们分析了南半球10 hPa极地涡旋的季节变化、年际异常及其可能成因,分析了10 hPa极地涡旋强度与南极涛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南半球10 hPa极区12月~1月受反气旋控制,3~10月受气旋控制,2月、11月为环流转换季节。(2)1(7)月反气旋(气旋)指数P、S均在1970年代后期发生了显著的跃变;跃变前反气旋(气旋)由极弱(极强)振荡地增强(减弱)至接近气候均值,跃变后反气旋由极强振荡趋于气候均值,气旋在偏弱的状态下振荡。(3)1月反气旋中心位置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变化,而7月气旋中心位置的年际变化明显。(4)臭氧异常可引起南半球10 hPa 1月极地反气旋年际异常(正相关),但与7月极地气旋异常无关。(5)1月、7月极地涡旋强度指数P与南极涛动指数(AAOI)呈显著的负相关,可由P来表征AAOI。
引用
收藏
页码:1299 / 130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北半球10hPa极地涡旋环流指数定义及分析 [J].
管树轩 ;
王盘兴 ;
麻巨慧 ;
李丽平 .
高原气象 , 2009, (04) :777-785
[2]   闭合气压系统中心分布特征量及应用 [J].
王盘兴 ;
陈延聪 ;
卢楚翰 ;
王蕊 ;
刘晴晴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 31 (06) :758-766
[3]   极涡研究进展 [J].
张恒德 ;
高守亭 ;
刘毅 .
高原气象, 2008, (02) :452-461
[4]   闭合气压系统环流指数的定义及计算 [J].
王盘兴 ;
卢楚翰 ;
管兆勇 ;
李尚锋 ;
姚菊香 ;
严厉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 (06) :730-735
[5]   南极涛动异常与2006年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形势预测 [J].
范可 ;
王会军 .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3) :383-384
[6]   南极涛动年际变化对江淮梅雨的影响及预报意义 [J].
高辉 ;
薛峰 ;
王会军 .
科学通报, 2003, (S2) :87-92
[7]   平流层和中层大气研究的进展 [J].
吕达仁 ;
陈洪滨 .
大气科学, 2003, (04) :750-769
[8]   半球月平均位势高度场的若干环流指数及其变化特征 [J].
李巧萍 ;
王盘兴 ;
李丽平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3, (03) :341-348
[9]   北半球50hPa平均环流场的气候特征及其与我国夏季降水关系的初步分析 [J].
艾悦秀 ;
陈兴芳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0, (01) :66-74
[10]   极区大气臭氧总量变化特征及其对大气温度的影响 [J].
徐国强 ;
朱彬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9, (04) :602-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