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农业管理方式对北京地区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研究

被引:28
作者
陈宗良
高金和
袁怡
邵可声
张剑波
禹仲举
王步军
机构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
[3] 中国农业科学院 北京
[4] 北京
[5] 北京
关键词
温室气体; 甲烷; 排放通量; 稻田;
D O I
10.13198/j.res.1992.04.3.chenzl.00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990年7月4日到9月28日,对北京朝阳区洼里乡的麦茬稻田甲烷排放进行了测定研究,取得了不同农业管理条件下的一些初步结果。其中按农民常规管理方式的麦茬稻田甲烷平均排放通量为17.5mg/(m2·h)。该值可代表北京地区一般麦茬稻田甲烷排放水平。实验表明,水稻田甲烷排放受到灌溉方式、施肥类型及用量、气温等多种因子的影响,其中农业管理措施的影响是显著的。在农民传统施肥方式下,采用间歇灌溉的方式,比传统的淹灌能有效地提高水稻产量并减少稻田甲烷的排放。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World-wide increase in tropospheric methane, 1978–1983[J] . Donald R. Blake,F. Sherwood Rowland.Journal of Atmospheric Chemistry . 1986 (1)
[2]  
A discussion of the chemistry of some minor constituents in the stratosphere and troposphere[J] . Paul Crutzen.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PAGEOPH . 197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