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马克思空间正义视阈下的思考

被引:19
作者
张凤超 [1 ]
张明 [2 ]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空间正义; 城乡融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乡村振兴将农民主体意识的塑造、农业商品价值的创新与农村生态群落的保护纳入一个战略框架。城乡融合作为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其实质是空间正义逻辑下的城乡关系重塑。马克思主义空间正义主题是伴生于资本运动空间价值的生产、分配和消费过程的权力表达,而城乡矛盾的根源则是空间价值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权力的空间秩序失衡。城乡融合代表了空间正义的实现方式,它既非一种空想,也不能一蹴而就,而是根植于整个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实际发展状况,并以城乡产业发展为物质基础、以城乡劳动分工演变为内在动力、以城乡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依托、以城乡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和谐统一为实现目标。城乡融合首先要在城乡产业联合发展领域实现突破,并历经分别以劳动过程融合、劳动决策融合、劳动价值融合为核心的城乡分配正义、城乡生产正义和城乡发展正义三个融合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5+191 +191-192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