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可吸入颗粒物在驻波声场中动力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6
作者
赵兵
姚刚
沈湘林
机构
[1] 东南大学洁净煤发电及燃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PM2.5; 驻波; 振动; 漂移;
D O I
10.13334/j.0258-8013.pcsee.2007.26.013
中图分类号
X511 [气相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为研究可吸入颗粒物PM2.5在声波场中的动力学特性,利用可视化技术建立研究颗粒物动力学特性的实验装置。采用电厂飞灰作为颗粒源,利用高速CCD摄像机动态地显微拍摄颗粒在水平声场中的运动轨迹,并结合数值方法理论模拟颗粒的运动轨迹。结果显示颗粒在驻波场的波节点处不振动、不飘移;波腹处只振动、不飘移;其余各点处的颗粒既振动、也向波节方向漂移,并与竖直方向的运动叠加,形成在声场中的运动轨迹。颗粒振动频率与声波频率相同,但因颗粒存在惯性,振动速度幅值小于声波速度幅值,且相位滞后。动力学特性的结果显示:振动使得颗粒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大大增加,有利于颗粒间的碰撞团聚;漂移特性有利于颗粒间的碰撞和气流中颗粒的分离。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静电对纤维滤料过滤飞灰颗粒的影响 [J].
黄斌 ;
姚强 ;
宋蔷 ;
龙正伟 ;
李水清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6, (24) :106-110
[2]   燃煤可吸入颗粒物声波团聚效果的实验研究和数值分析 [J].
姚刚 ;
赵兵 ;
沈湘林 .
热能动力工程, 2006, (02) :175-178+216
[3]   声波对悬浮PM2.5作用的数值研究 [J].
袁竹林 ;
李伟力 ;
魏星 ;
凡凤仙 ;
沈湘林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 (08) :121-125
[4]  
煤粉炉PM10/PM2.5排放规律的试验研究[J]. 刘建忠,范海燕,周俊虎,曹欣玉,岑可法.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3(01)
[5]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研究进展 [J].
朱广一 .
环境保护科学, 2002, (05) :3-5
[6]   煤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排放的研究现状 [J].
徐明厚 ;
郑楚光 ;
冯荣 ;
乔瑜 ;
晏荣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1, (10) :34-39
[7]  
燃烧生成物的发生与抑制技术[M]. 科学出版社 , (日)新井纪男主编, 2001
[8]  
Fine particulate (PM2.5–PM1) at urban sites with different traffic exposure[J] . Michele Giugliano,Giovanni Lonati,Paola Butelli,Laura Romele,Ruggero Tardivo,Mario Grosso.Atmospheric Environment . 2005 (13)
[9]  
Integrating nephelometer measurements for the airborne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 2.5 ) mass concentrations[J] . Arun D. Shendrikar,William K. Steinmetz.Atmospheric Environment . 2003 (9)
[10]   The influence of entrainment on acoustically induced interactions between aerosol particles -: an experimental study [J].
González, I ;
Gallego-Juárez, JA ;
Riera, E .
JOURNAL OF AEROSOL SCIENCE, 2003, 34 (12) :1611-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