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造山带壳幔界面的断错结构和壳内低速体

被引:33
作者
刘启元
Rainer Kind
陈九辉
李顺成
郭飚
Kurt Wylegalla
赖院根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Geo Forschung Zentrum Potsdam
[3] Telegrafenburg A
[4] Potsdam
[5] D-
[6] Germany
[7] GeoForschungZentrum Potsdam
[8] Telegrafenburg
基金
德国科学基金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壳内低速体; 壳幔界面; 大别山; 碰撞造山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1年4月2002年3月,北起河南兰考附近的崔林(34°40′N,114°49′E),南到江西大冶附近的大箕铺(30°20′N,115°03′E),横跨大别造山带,布设了总长度约500km,由34台宽频带流动地震仪组成的二维地震台阵观测剖面.台站采用不等间距布设.在大别造山带范围内,台站间距为3~8km,其他地区为15~20km.利用台阵记录的远震P波波形数据和接收函数方法,获得了横穿大别造山带的接收函数剖面和各台站下方100km深度范围内地壳上地幔的S波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大别造山带地壳在垂直山体走向的方向上具有明显的非对称分块结构;地壳最大厚度为42km;壳幔界面具有与地壳分块结构相应的断错结构,最大断距达到8km;在造山带核部,存在壳内横波低速体;壳内低速体分为两部分,分别对应南大别和北大别;在垂向上两者可能曾有差异运动;其下方地壳速度具有随深度增加的梯度结构,上地幔顶部直到70km深度范围内速度异常偏低,而其下方70~100km的深度上有高速异常体.
引用
收藏
页码:304 / 31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大陆深俯冲带的地壳速度结构——东大别造山带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研究 [J].
刘福田 ;
徐佩芬 ;
刘劲松 ;
尹周勋 ;
秦建业 ;
张先康 ;
张成科 ;
赵金仁 .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03) :366-372
[2]   大别山北缘两次俯冲(碰撞)的岩石学和构造学证据 [J].
杨坤光 ;
马昌前 ;
简平 ;
杨巍然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4) :364-372
[3]   大别─苏鲁碰撞造山带的地震层析成像研究──岩石圈三维速度结构 [J].
徐佩芬 ;
刘福田 ;
王清晨 ;
从柏林 ;
陈辉 ;
孙若昧 .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03) :377-385+434
[4]   新疆伽师强震群区三维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及其地震成因的探讨 [J].
刘启元 ;
陈九辉 ;
李顺成 ;
郭飚 .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03) :356-365+433
[5]   大别地块超高压变质期后伸展变形及超高压变质岩石折返过程 [J].
索书田 ;
钟增球 ;
游振东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1) :9-17
[6]   构造附加静水压力研究与含柯石英榴辉岩成岩深度测算 [J].
吕古贤 ;
陈晶 ;
李晓波 ;
刘瑞珣 .
科学通报, 1998, (24) :2590-2602
[7]   大别造山带地壳速度结构与动力学 [J].
董树文 ;
吴宣志 ;
高锐 ;
卢德源 ;
李英康 ;
何义权 ;
汤加富 ;
曹奋扬 ;
侯明金 ;
黄德志 .
地球物理学报, 1998, (03) :349-361
[8]   大别山超高压岩石形成深度局限于100~150km吗?——针状含钛铬磁铁矿的发现及动力学意义的思考 [J].
金振民 ;
金淑燕 ;
高山 ;
赵文霞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8, (07) :767-771
[9]   延怀盆地及其邻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宽频带地震台阵研究 [J].
刘启元 ;
李顺成 ;
沈扬 ;
陈九辉 .
地球物理学报, 1997, (06) :763-772+875
[10]   大别造山带的地壳结构研究 [J].
王椿镛 ;
郑金涵 ;
胡鸿翔 ;
楼海 ;
张先康 ;
宋松岩 ;
陈步云 ;
陈学波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3) :22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