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137Cs示踪技术破译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坝库沉积赋存的产沙记录

被引:31
作者
张信宝 [1 ]
温仲明 [2 ]
冯明义 [3 ]
杨勤科 [2 ]
郑进军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3] 西华师范大学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小流域; 坝库沉积; 137Cs示踪技术; 产沙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141 [泥沙性质、泥沙来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泥沙的137Cs和黏粒含量变化,厚28.12m的云台山沟坝库沉积剖面,区分出44次洪水沉积旋迴.剖面中部旋迴27的137Cs含量最高,加权平均值12.65Bq·kg-1,为1963年沉积;向上、向下137Cs含量逐渐降低,次顶部旋迴2.15Bq·kg-1,底部旋迴0.92Bq·kg-1.通过坝库修建、运行历史,旋迴泥沙137Cs含量的变化,次洪水产沙量和降水资料的对比分析,确定了这些洪水沉积旋迴的对应暴雨.云台山沟1960~1970年期间,共发生产沙洪水44次,产沙2.36×106m3.年产沙次数1~10次不等,1961~1964年为多雨年份,秋季降水多,年产沙洪水7~10次;1960,1965~1969和1970年为少雨年份,每年仅1~3次洪水.年均产沙模数1.29×104t·km-2·a-1,略高于甘谷驿水文站以上的延河上游的同期产沙模数1.11×104t·km-2·a-1,略低于相邻的纸坊沟1980年前的实测产沙模数1.40×104t·km-2·a-1.年产沙模数和汛期降水量(6~9月)相关较好.
引用
收藏
页码:405 / 4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水蚀预报模型研究 [J].
郑粉莉 ;
杨勤科 ;
王占礼 ;
不详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4, (04) :13-24
[2]   岔巴沟流域次暴雨产沙统计模型 [J].
蔡强国 ;
刘纪根 ;
刘前进 .
地理研究, 2004, (04) :433-439
[3]   纸坊沟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减沙效益评价 [J].
江忠善 ;
郑粉莉 .
泥沙研究, 2004, (02) :56-61
[4]   黄河泥沙问题研究综述 [J].
姚文艺 ;
时明立 ;
崔长江 .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01) :1-3+10
[5]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侵蚀产沙对坡耕地退耕响应的137Cs法[J]. 冯明义,D.E.Walling,张信宝,文安邦.科学通报. 2003(13)
[6]   137Cs测定法研究不同坡面土壤侵蚀空间的分布特征 [J].
杨明义 ;
田均良 ;
刘普灵 .
核农学报, 1999, (06) :368-372
[7]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侵蚀空间变化定量研究 [J].
江忠善,王志强,刘志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 1996, (01) :1-9
[8]  
Use of Caesium-137measure-ments to investigate erosion and sediment sources within a small drainage basin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2 Zhang X,Li S L,Wang C H,et al. Hydrol Process .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