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4 条
中国集装箱多门户港口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机理
被引:14
作者:
潘坤友
[1
,2
,3
]
曹有挥
[1
]
梁双波
[1
]
魏鸿雁
[3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盐城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4]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集装箱港口体系;
多门户港口区域;
空间结构;
港口首位度;
赫希曼—赫芬达尔系数;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52 [中国水路运输经济];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港口首位度和修正的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从箱流的角度对1998-2010年中国集装箱港口体系的空间结构转型进行了定量测度。结果表明:①集装箱港口体系的重心由珠三角地区向长三角地区缓慢转移;②集装箱港口体系总体进入"边缘挑战阶段",箱流的分散化成为中国集装箱港口体系空间变化的主流倾向,但7大港区首位港的极辐作用存在显著差异;③中国集装箱港口体系空间结构呈现低级均衡、单门户、多门户并存的多样化特征,其中,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形成集装箱多门户港口区域的空间结构已成事实。政府宏观调控与政策引导,枢纽港资源瓶颈约束,边缘港口的设施、服务趋同,港航企业网络扩展和腹地交通网络拓展与完善等因素是多门户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214 / 222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