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造山带和扬子陆块北缘中生代玄武岩铅同位素组成及构造意义

被引:7
作者
匡少平
张本仁
凌文黎
张宏飞
韩吟文
机构
[1] 青岛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
铅同位素; 玄武岩; 地球化学分区; 壳幔非耦合性; 扬子陆块; 中国大别造山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别造山带在地球化学分区上属于扬子大板块还是华北大板块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一些学者根据其显生宙矿石铅和花岗岩长石铅(揭示地壳铅)具有低铅同位素成分特征,将大别造山带整体划归华北大板块。本文对大别造山带南部(黄陂、新洲、大悟地区)、腹地(麻城地区)和扬子陆块北缘(黄石地区)晚中生代碱性玄武岩铅同位素组成(揭示地幔铅)研究表明,大别造山带具有高放射性成因铅同位素特征,与扬子铅同位素省中南扬子亚省基本一致。扬子陆块北缘(黄石地区)晚中生代碱性玄武岩铅同位素组成与扬子铅同位素省中北扬子亚省基本一致。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和Th-U-Pb体系变异趋势均表明:①大别造山带晚中生代地幔属于扬子地幔,与华北地幔存在明显区别;②大别造山带壳、幔铅同位素成分上存在明显的非耦合特征,反映大别造山带壳幔演化历史的复杂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