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蔽与祛蔽:劳动的教育意蕴——基于马克思劳动概念的价值澄明

被引:53
作者
徐海娇
柳海民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概念; 扭曲:澄明:教育意蕴;
D O I
10.13660/j.cnki.42-1112/c.014104
中图分类号
F014.2 [劳动、劳动生产率、劳动分工]; F091.91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 G40-015 [劳动教育];
学科分类号
0201 ; 060207 ; 020102 ; 040101 ; 120403 ;
摘要
如何理解劳动的概念,是探讨劳动教育的首要问题,然而受制于不同时期的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劳动概念时常遭到曲解和误读。"劳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是打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大门的一把钥匙。回到劳动教育的逻辑起点,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身三重向度阐释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揭示马克思劳动概念在教育场域中求真、至善、臻美的意蕴,有助于我们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武器,深化与创新新时期下的劳动教育。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M].(美) 帕金斯; 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2]  
关键词.[M].(英)雷蒙·威廉斯(RaymondWilliams)著;刘建基译;.三联书店.2005,
[3]  
论教育学.[M].(德)伊曼努尔·康德著;赵鹏;何兆武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4,
[5]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0,
[6]  
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伊朗)拉塞克;(罗马尼亚)维迪努著;马胜利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7]  
列宁全集.[M].列宁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人民出版社.1986,
[8]  
马卡连柯教育文集.[M].[苏]马卡连科 著;吴式颖等 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9]  
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M].[德]费希特(G·Fichte) 著;梁志学;沈真 译.商务印书馆.1984,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