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 条
- [1] 重穗型水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研究[J].马均,马文波,田彦华,杨建昌,周开达,朱庆森. 作物学报.2004(02)
- [2] 东北地区超级杂交粳稻倒伏性状的研究[J].华泽田,郝宪彬,沈枫,张忠旭,王岩,王彦荣,马秀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03)
- [3] 超级杂交稻抗倒生理与形态机能研究Ⅱ.培矮64S/E32与汕优63茎秆抗倒力学差异[J].万宜珍,马国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2)
- [4] 旱种水稻倒伏生理原因分析与对策的初步研究[J].刘立军,袁莉民,王志琴,徐国伟,陈云. 中国水稻科学.2002(03)
- [5] 超级杂交稻抗倒生理与形态机能研究Ⅰ.培矮64S/E32与汕优63植株钾、硅和纤维素含量差异[J].马国辉,邓启云,万宜珍,王学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5)
- [6] 提高水稻杂种优势水平的可能途径[J].武小金. 中国水稻科学.2000(01)
- [7] 水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物理性状的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张忠旭,陈温福,杨振玉,华泽田,高日玲,高勇,赵迎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9(02)
- [8] 水稻倒伏指数与其它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邹德堂,秋太权,赵宏伟,崔成焕.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02)
- [9] 小麦品种抗倒性的研究进展[J].王勇,李朝恒.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6(04)
- [10] 水稻高产生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徐正进,陈温福,张龙步,董克,王进民.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