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州野生稻群体植株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

被引:13
作者
王净
陈飞鹏
涂佳才
王云娟
暨淑仪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高州; 野生稻; 形态性状; 聚类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9 [野生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广东省高州野生稻原生境群体的形态性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应用可变类平均法对植株形态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高州野生稻群体内植株存在丰富的变异,大岭村、福石村、泊水村和朋山村4个野生稻群体之间在表征、种子生产潜力等方面的性状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野生稻群落具有不同水分稳定性、水位和干扰强度所造成的.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6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南昆铁路广西段野生稻现状考察与收集 [J].
陈成斌 ;
庞汉华 .
广西农学报, 1997, (02) :46-49
[2]   东乡野生稻群体植株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 [J].
肖晗 ;
应存山 ;
罗利军 .
西南农业学报, 1996, (S1) :8-11
[3]  
东乡野生稻自然群体内的形态性状变异调查[J]. 肖晗,应存山.中国水稻科学. 1996(04)
[4]   中国野生稻及栽培稻核糖体DNA第一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学意义(英文) [J].
周毅 ;
邹喻苹 ;
洪德元 ;
周骏马 ;
陈受宜 .
植物学报, 1996, (10) :785-791
[5]   三种原产中国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外稃表面乳突结构的比较观察研究 [J].
汤圣祥,张文绪 .
中国水稻科学, 1996, (01) :19-22
[6]   中国三种野生稻根状茎解剖的比较研究 [J].
陈飞鹏,吴万春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4, (02) :81-84
[7]   我国三个野生稻种谷粒和花药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J].
王国昌 ;
卢永根 .
中国水稻科学, 1991, (01) :7-12
[8]   中国三种野生稻种茎叶解剖的比较研究 [J].
陈志强 ;
黄超武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7, (03) :273-279
[10]  
SAS系统SAS/STAT软件使用手册[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高惠璇等编译,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