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
被引:44
作者:
龚瑞娥
吴安华
冯丽
张凤林
吕一欣
王曼平
机构:
[1]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
来源:
关键词:
外科伤口感染;
目标性监测;
手术后并发症/预防与控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19 [手术前后的处理及外科并发症];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确定监测手术类别,填写统一表格。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对手术患者切口情况进行观察,并在出院后1个月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共调查2399例次手术患者,其中110例次手术部位发生感染,感染率为4.59%。不同手术类别相同危险指数的手术以结、直肠切除术和胆道手术的感染发生最高(10.16%,χ2=53.09,P=0.000)。同一类别手术,危险指数越高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越高(χ2=6.13,P=0.044);候手术时间≥4 d组手术部位的感染率高于1~3d组(χ2=11.27,P=0.004)。切口类型级别高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也高,清洁及清洁-污染类型手术在出院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几率高于其他切口类型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72h组的手术部位感染率高于≤48h组(χ2=7.96,P=0.019)。结论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与危险指数相关;缩短候手术时间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加强手术后追踪观察可了解感染发生的真实情况;围手术期长时间应用抗菌药物不仅不能有效预防术后感染反而还会增加感染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724 / 726
页数: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