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荫棉花转入强光后光合作用的光抑制及其恢复(英文)

被引:35
作者
杨兴洪
邹琦
王玮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泰安,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光合作用基础研究开放实验室,北京,泰安,泰安
关键词
棉花; 遮荫; 光抑制; 光保护; 叶黄素循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2.0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了遮荫棉花 (GossypiumhirsutumL .)突然由遮荫条件暴露在自然强光下时 ,叶绿素荧光发射、叶绿体色素组成、净光合速率 (Pn)等在光照转换当天以及随后的适应过程中 (光照转换后 15d内 )的变化。遮荫棉花突然转到强光下 ,叶片发生了严重的光合作用光抑制 ,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 和ΦPSⅡ急剧降低 ,且明显低于自然光照下生长的叶片 ,而Fo 值却明显升高。这些参数即使在光照转换的次日清晨也不能完全恢复。Fv/Fm 和Pn 在光照转换以后的 4d内持续降低 ,在第 6天以后开始逐渐升高 ,在 10~ 12d达到稳定值 ,表现出遮荫棉花叶片对光强变化的一定适应性 ,但Fv/Fm 和Pn 均未达到自然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棉花叶片的相应值。最后的Pn 值较遮荫下叶片增加 6 0 % ,但同自然光照下生长的叶片相比只有后者的 40 %。试验结果还表明 ,光照转换以后叶片内叶黄素循环库逐渐增大 ,在较短的时间内 (3d)即可达到较高的水平。遮荫棉花突然转到自然强光下 ,叶片Fv/Fm 及Pn 的降低与PSⅡ反应中心的破坏有关 ,在对强光的适应过程中依赖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等保护机制增强。光保护机制的逐渐完善有助于减轻叶片由遮荫转到强光下遭受的光破坏
引用
收藏
页码:1255 / 125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植物组织中叶黄素循环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赵世杰
    孟庆伟
    许长成
    韩红岩
    邹琦
    [J].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5, (06) : 438 - 442
  • [2] Xanthophyll cycle and light stress in nature: uniform response to excess direct sunlight among higher plant species[J] . Barbara Demmig-Adams,William W. Adams.Planta . 1996 (3)
  • [3] Linear models relating xanthophylls and lumen acidity to non-photochemical fluorescence quenching. Evidence that antheraxanthin explains zeaxanthin-independent quenching[J] . Adam M. Gilmore,Harry Y. Yamamoto.Photosynthesis Research . 199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