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D二聚体及FDP检测在DIC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26
作者
胡波
王珂
机构
[1]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检验科
[2]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检验科 重庆
关键词
FDP; D-二聚体;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54.8 [];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 探讨分子标志物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别检测DIC患者 18例 (DIC组 )、DIC疑诊组 10例 (DIC疑诊者 )和正常人 2 0例 (正常对照组 )血浆D 二聚体和FDP水平。结果 以上三组血浆D 二聚体水平分别为 (2199.12± 1872 .90 )ng/ml、(89.80± 173.5 8)ng/ml、(182 .5 7± 4 5 .76 )ng/ml。血浆FDP阳性率分别为 0 .2 0 % ,94 .4 %。DIC组血浆FDP和D 二聚体显著高于DIC疑诊组和正常对照组 ,而DIC疑诊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动态观察发现 ,血浆D 二聚体和FDP升高的 5例DIC疑诊者有 3例随后转变成DIC。结论 血浆D 二聚体和FDP是DIC时敏感指标 ,监测 2指标有助于DIC的早期诊断。
引用
收藏
页码:1666 / 166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动态检测SFMC、P-选择素和D-二聚体在DI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J].
张威 ;
程大卫 ;
王兆钺 ;
阮长耿 .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1, (03) :281-283+286
[2]   DIC的研究进展——诊断标准的探讨 [J].
刘泽霖 .
血栓与止血学, 2001, (02) :93-96
[3]   DIC的发病机制与诊治研究的进展 [J].
贺石林 .
湖南医学, 2000, (05) :349-352
[4]   恶性血液疾病中D-D二聚体及FDP的检测 [J].
仇倩瑶 ;
沈丹文 ;
曾晓颖 ;
胡炯 ;
陈瑜 ;
沈志祥 .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1997, (05) :354-356
[5]   血浆D二聚体定量诊断DIC的临床评价 [J].
刘国勋 ;
李杰 ;
凌光鑫 ;
杨志刚 ;
程爽 ;
杨勤 .
中国实验诊断学, 1997, (01)
[6]  
血液实验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李家增等主编, 1997
[7]  
Plasma dimmer levels and their relation to serum fibrinogen/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 in hypercoagulation states .2 Wilde JT. Br J He Mat .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