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长垣成因及油气生成条件的探讨

被引:14
作者
关德范
机构
关键词
大庆长垣; 三肇凹陷; 古龙凹陷; 嫩江组; 青山口组; 砂质沉积物; 松辽盆地; 差异压实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庆长垣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二大发展阶段。青山口组至嫩江组沉积时期,大庆长垣处于大型河流三角洲相与湖相过渡带,砂质沉积物发育。而其两侧的齐家一古龙凹陷和三肇凹陷此时期处于湖相环境,沉积物以泥质为主。在沉积差异压实作用下、大庆长垣地区形成“沉积构造”。这种“沉积构造”塑造了大庆长垣的雏型,是大庆长垣的早期发育阶段。嫩江组沉积以后的构造应力,使大庆长垣进一步发育成当今的构造形态,这是大庆长垣的晚期发育阶段。嫩江组沉积末期,按恢复的原始地层厚度计算表明,大庆长垣地区的青山口组生油层,已进入大量生油的门限深度和门限温度,油气大量生成并不断地向大庆长垣雏型构造运移和聚集。因此,大庆油田是典型自生自储为主的陆相三角洲大油田。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22
页数:1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