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铁吸收研究与缺铁性贫血的预防
被引:17
作者
:
廖清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
廖清奎
管昌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
管昌田
机构
:
[1]
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
来源
: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
1982年
/ 03期
关键词
:
铁吸收;
食物;
维生素;
口服铁剂;
缺铁性贫血;
放射性同位素方法;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近年来,虽然很多国家广泛应用了铁强化食物,缺铁性贫血仍是最多见的血液病,尤其6~24个月龄婴儿发病率最高,美国达24%,缺铁(包括无贫血者)者达68%,经济生活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更高,如智利、印尼、泰国缺铁性贫血发病率为30~90%。我国7岁以下小儿高达25~65%。缺铁不仅影响胃肠功能、皮肤粘膜肌肉功能,而且影响一系列含铁酶和铁依赖酶的活性,影影DNA合成以及行为和智能的发育。预防缺铁是保健工作者以及全社会的重要职责。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21
页数:6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