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从芽途径快速繁殖蝴蝶兰的研究

被引:26
作者
潘学峰
王安石
李海珠
机构
[1] 海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农学院
[2] 海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农学院 海南海口
[3] 海南海口
关键词
蝴蝶兰; 丛生芽; 双芽; 水苔;
D O I
10.15886/j.cnki.hdxbzkb.2005.01.012
中图分类号
S682.31 [兰科植物];
学科分类号
090706 ;
摘要
报道了利用从生芽途径快速繁殖蝴蝶兰的研究结果,试验表明:培养基MS+BA1.0mg·L-1+NAA0.05mg·L-1+GA30.5mg·L-1能够诱导花梗休眠芽转化为营养芽.花梗芽在培养基MS+BA5.0mg·L-1+NAA0.05mg·L-1上能够诱导产生丛生芽.在丛生芽增殖阶段,以BA12.5mg·L-1+NAA0.05mg·L-1的增殖效果最好.BA、KT、ZT均能诱导产生"丛生芽",其中以ZT和BA的诱导效果最好.另外,在增殖阶段,外植体采用双芽接较单芽接的增殖效果好.在生根阶段以1 2MS+NAA0.5mg·L-1+w=0.2%的活性炭+φ=10%的椰子水的生根效果较佳,生根率可达100%,且植株生长健壮.试管苗移栽在水苔上的成活率较高,成活率达96 7%.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2+60 +6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蝴蝶兰花葶的离体培养 [J].
陈之林 ;
叶秀粦 ;
梁承邺 .
园艺学报, 2003, (02) :242-244
[2]   蝴蝶兰花梗节间段培养繁殖的初步研究 [J].
鲁雪华 ;
郭文杰 ;
徐立晖 ;
林新华 .
园艺学报, 2002, (05) :491-492
[3]   蝴蝶兰栽培管理技术 [J].
李承永 .
农业科技通讯, 2002, (02) :14-14
[4]   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蝴蝶兰生长的影响 [J].
陈菁瑛 ;
蓝贺胜 ;
陈雄鹰 ;
张丽梅 .
林业科技开发, 2002, (01) :29-30
[5]   蝴蝶兰试管苗移栽与快速成苗方法 [J].
陈菁瑛 ;
张丽梅 ;
陈雄鹰 .
福建农业科技, 2001, (03) :30-31
[6]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J].
曾宋君 ;
彭晓明 ;
张京丽 ;
赵逢畔 .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0, (04) :344-346
[7]   蝴蝶兰根段的组织培养 [J].
李进进 ;
廖俊杰 ;
柯丽婉 ;
蔡佩玲 .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0, (01) :37-37
[8]   丛生芽——蝴蝶兰无性快速繁殖的新途径 [J].
刘荣维 ;
梅庆超 ;
崔元方 ;
麦小燕 .
热带作物学报, 1993, (02) :105-107
[9]   蝴蝶兰的快速无性繁殖 [J].
王怀宇 .
园艺学报, 1989, (01) :73-77+81
[10]  
家栽蝴蝶兰九要诀.[J].阚照水;徐波;.花卉.2003,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