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生态环境观测研究台站网络发展概况

被引:23
作者
刘海江
孙聪
齐杨
何立环
彭福利
于洋
机构
[1]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生态环境观测研究网络;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国家环境保护野外观测研究台站;
D O I
10.19316/j.issn.1002-6002.2014.05.028
中图分类号
X84 [环境监测网、站,监测系统];
学科分类号
0804 ;
摘要
生态环境观测研究台站是开展生态环境研究的重要手段。《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将国家环境保护野外观测研究站作为"十二五"能力建设重点内容。分析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如区域尺度的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全球陆地观测系统(GTOS)、国际长期生态研究网络(ILTER)、全球通量观测网络(FLUXNET)和国际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GEO·BON),以及国家尺度的美国长期生态研究网络(US-LTER)、英国环境变化监测网络(ECN)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发展历程、观测研究进展;总结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站的发展趋势,即重视台站的联网观测研究,注重观测标准化和规范化及数据共享,重视观测手段智能化与自动化,注重综合观测与模型模拟相结合;提出国家环境保护生态监测台站网络是现有国家环境监测网络的拓展和完善,也是今后开展区域生态环境综合监测与评估的重要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3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日本国家尺度生物多样性监测概况及其启示 [J].
陈平 ;
李曌 ;
程洁 .
中国环境监测, 2013, 29 (06) :184-191
[2]   联合国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概述 [J].
马良 .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3, (08) :132-133
[3]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与自然生态系统保护 [J].
于贵瑞 ;
于秀波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3, 28 (02) :275-283
[4]   洛桑试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简介及体会 [J].
赵方杰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2, 35 (05) :147-153
[5]   我国生态系统研究的发展趋势与优先领域 [J].
傅伯杰 .
地理研究, 2010, 29 (03) :383-396
[6]   中国科学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路 [J].
杨萍 ;
于秀波 ;
庄绪亮 ;
牛栋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8, (06) :555-561+2
[7]   美国长期生态学研究网络的战略规划——走向综合科学的未来 [J].
于秀波 ;
付超 .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10) :1087-1093
[8]   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在地球系统科学中的作用 [J].
傅伯杰 ;
牛栋 ;
于贵瑞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1) :1-16
[9]   陆地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的联网观测研究进展 [J].
牛栋 ;
李正泉 ;
于贵瑞 .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11) :1199-1206
[10]   国内外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的现状与发展 [J].
李伟民 ;
甘先华 .
广东林业科技, 2006, (03) :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