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担保法的解释与适用初探

被引:21
作者
崔建远
机构
[1] 吉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担保法,反担保,保证,抵押;
D O I
10.15939/j.jujsse.1996.02.004
中图分类号
D923.3 [债权];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我国担保法尚有漏洞、矛盾、含混等问题,影响正常适用。对押金、并存的债务承担等漏洞,应通过类推适用方式补充;对证券抵押、所有人抵押等漏洞,因物权法定主义的要求,只有待将来立法加以规定;对所有权保留,可通过分期付款买卖合同的效力使之生效。反担保的方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必须符合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于原担保行使后实行。在一般保证中,只有在对债务人的财产依法强制执行无效果时,才可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在保证合同无效、被撤销场合,主张只赔偿信赖利益的损失。对拍卖“四荒”土地使用权,可通过类推适用承认为抵押物。抵押权的效力原则上及于抵押权设定后增加的从物,但因此影响一般债权人的共同担保时,无优先受偿权。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8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