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与酶活性的相关性

被引:4
作者
李鱼 [1 ,2 ]
郭霖 [1 ]
黎娜 [2 ]
陈界江 [2 ]
机构
[1]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2]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形态; 连续萃取; 蛋白酶; 脱氢酶;
D O I
10.13413/j.cnki.jdxblxb.2009.03.036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利用改进的Tessier连续萃取法研究实验室模拟的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Fe,Mn,Cu,Zn和Pb)在一定时间(45 d)内的形态分布特征,同时考察了沉积物体系中pH值、氧化还原电位(Eh)及其中酶(蛋白酶、脱氢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考察的时间范围内,沉积物体系中Mn的形态主要由可交换态向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转化(分别为10.2%和32.1%),可交换态的Zn向铁/锰氧化态转化了11.5%,而Pb的有机质结合态则增加了20.1%;pH值初期波动较大而后趋于平缓,Eh则呈现波动状态;蛋白酶、脱氢酶的活性分别增加了88.9%和71.4%.沉积物体系中pH值与碳酸盐结合态的Fe,Cu呈显著正相关,蛋白酶活性与Mn的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Zn的可交换态、铁/锰氧化态以及Pb的有机质结合态之间显著相关(n=8,p=0.05),脱氢酶活性与Pb的碳酸盐结合态也存在显著相关性(n=8,p=0.05),表明除pH值外,酶活性是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转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628 / 63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样品陈化对自然水体采集生物膜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影响 [J].
王婷 ;
王晓丽 ;
杜显元 ;
刘建林 ;
陈界江 ;
李鱼 .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8, (05) :1001-1005
[2]   表层沉积物和生物膜对双酚A的非线性吸附 [J].
黎娜 ;
陈丹 ;
李鱼 ;
徐自力 .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8, (02) :365-370
[3]   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及其动力学 [J].
魏俊峰 ;
吴大清 ;
彭金莲 ;
刁桂仪 .
生态环境, 2003, (02) :127-130
[4]   模拟酸雨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及机理 [J].
徐冬梅 ;
刘广深 ;
许中坚 ;
王黎明 ;
刘维屏 .
中国环境科学, 2003, (02) :65-68
[5]   天然水体沉积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性 [J].
杜青 ;
文湘华 ;
李莉莉 ;
汤鸿霄 .
环境化学, 1996, (03) :199-206
[6]   重金属污染对水稻土酶活性的影响 [J].
史长青 .
土壤通报, 1995, (01) :34-35
[7]   土壤锌的形态和分级方法 [J].
蒋廷惠 ;
胡霭堂 .
土壤通报, 1989, (02) :86-89
[8]  
自然水体生物膜及其对铅、镉吸附的基本特性研究[M]. 吉林大学出版社 , 李鱼著, 2004
[9]  
中国水环境重金属研究[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陈静生,周家义主编, 1992
[10]  
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 农业出版社 , 关松荫 编著,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