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鳙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30
作者
张德春
张锡元
杨代淑
余来宁
方耀林
邓凤姣
刘思扬
机构
[1]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
[2] 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荆沙
关键词
鳙; RAPD分析; 遗传多样性; 遗传变异; 鱼类资源;
D O I
10.14188/j.1671-8836.1999.06.023
中图分类号
Q38 [];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90102 ;
摘要
运用40 个10 碱基随机引物对长江中游鳙(Aristchthysnobilis)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 所用引物中,有10 个能对鳙不同个体扩增出多态DNA 带,占总引物数的25% . 据所取长江中游自然繁殖的18条鳙样品的RAPD谱带的分析结果表明,鳙任意两个体间的遗传相似度在0.938 6~0.985 7之间,平均值为0.966 1;遗传变异度则在0.014 3~0.061 4 之间,平均值为0.043 9;所分析样本的Shannon 表型多样性指数(Ho)为7.285 8,Shannon 多样性值(H)为0.053 2. 人工繁殖鳙的遗传变异度和Shannon 表型多样性指数均明显低于长江自然繁殖群体.
引用
收藏
页码:857 / 86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长江中下游鲢鳙草青四大家鱼线粒体DNA多样性分析 [J].
李思发 ;
吕国庆 ;
L.贝纳切兹 .
动物学报, 1998, (01) :83-94
[2]   鲢鳙线粒体DNA的九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场图谱的比较 [J].
宋平,李小迎,熊全沫 .
水产学报, 1994, (03) :221-230
[3]   葛洲坝水利枢纽兴建后对青、草、鲢、鳙繁殖生态效应的研究 [J].
刘乐和 ;
吴国犀 ;
曹维孝 ;
王志玲 .
水生生物学报, 1986, (04) :353-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