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旅游业区位重构研究

被引:38
作者
王铮
王莹
李山
翁桂兰
宋秀坤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城市与环境信息科学实验室
[2] 北京大学
[3]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城市与环境信息科学实验室 上海
[4] 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研究所
[5] 北京
[6] 上海
关键词
旅游区位; 贵州省; 特色资源; 区位重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基于王瑛、王铮 (2 0 0 0 )提出的旅游业区位模型 ,在考察了贵州省旅游景观分布后 ,本文修正了他们的模型 ,并划分了旅游业区位带 :风景名胜带 ;奇异风光带 ;特色资源带 ;差异突出的文化与自然风光带。旅游业的这种空间机构类似杜能模型 ,但决不是杜能现象而是新地理现象。本文强调 ,贵州省以舞阳河为代表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属于青年期 ,在形态结构上不同于云南以石林为代表的壮年期地貌和广西的以桂林为代表的老年期地貌 ,是一种新的旅游地貌资源 ,需要突出资源特点开展营销。根据新的区位模型 ,本文讨论了贵州省旅游业区位 ,并且提出 3条建议 :通过建设高速公路将原来行程 9小时的路程缩为 6小时的 ;以舞阳河风景区为中心组织特色资源区 ;建设航空港发展一些资源条件好的地区为旅游亚中心。
引用
收藏
页码:313 / 32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云南石林景观美学价值评价研究 [J].
谢凝高 ;
郑心舟 ;
谷光灿 .
地理研究, 2001, (05) :517-526
[2]   区域旅游开发的RMP分析——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 [J].
吴必虎 .
地理研究, 2001, (01) :103-110
[3]   福建冠豸山丹霞地貌成因及旅游景观特色 [J].
朱诚 ;
俞锦标 ;
赵宁曦 ;
李刚 ;
吴承照 .
地理学报, 2000, (06) :679-688
[4]   旅游业区位分析——以云南为例 [J].
王瑛 ;
王铮 .
地理学报, 2000, (03) :346-353
[5]   旅游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回顾 [J].
刘锋 .
地理研究, 1999, (04) :434-443
[6]  
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 中国旅游出版社 , 吴必虎著, 2001
[7]  
区域管理与发展[M]. 科学出版社 , 王铮著, 2000
[8]  
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徐建华编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