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产业梯度转移中的环境风险及对策

被引:4
作者
林群慧
陈冠益
范志华
彭锦星
机构
[1]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
关键词
产业梯度转移; 环境风险; 污染避难所; 古诺模型;
D O I
10.13198/j.res.2011.07.99.linqh.004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0202 ; 020202 ;
摘要
近年来,我国SO2和COD 2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强度逐年下降.以1998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为基数,分析了1998─2007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结果表明,相对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污染没有得到更好的控制.采用古诺模型研究该现象可知,中、西部地区有些地方通过对国家环境政策的"非完全执行"来吸引产业转移,使污染企业转移成为我国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的伴生现象.因此,有必要有序推进产业梯度转移,强化产业梯度转移中的环境正效应,通过严格执行国家环境政策来防范环境风险,从而实现整体环境质量的改善.
引用
收藏
页码:807 / 81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产业转移面临的环保案例分析 [J].
黄报远 ;
卢显妍 ;
陈桐生 ;
陈海燕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0, 35 (03) :34-37
[2]   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管理的困境与成因 [J].
周景坤 ;
陈季华 ;
刘中刚 .
环境保护, 2010, (07) :33-35
[3]   吉林省经济增长和环境变化的动态关系 [J].
高迎春 ;
佟连军 ;
马延吉 .
环境科学研究, 2010, 23 (03) :371-376
[4]   “污染避难所假说”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现实考量——以甘肃为例 [J].
汪晓文 ;
刘欢欢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9, (06) :52-62
[5]   FDI竞争、环境规制与污染避难所——对中国式分权的反思 [J].
陈刚 .
世界经济研究, 2009, (06) :3-7+43+87
[6]   我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分析 [J].
范俊韬 ;
李俊生 ;
罗建武 ;
胡理乐 ;
肖能文 ;
全占军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06) :742-746
[7]   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污染 [J].
周力 ;
应瑞瑶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9 (02) :42-50
[8]   我国贸易自由化的环境效应分析——基于“污染避难所”假说与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的检验 [J].
程雁 ;
郑玉刚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02) :65-70
[9]   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污染问题分析 [J].
邓云峰 .
湖湘论坛, 2009, 22 (01) :122-123
[10]   “污染避难所”假说在中国的实证检验 [J].
赵哲 ;
罗永明 .
生态经济, 2008, (07) :102-10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