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规模优势到竞争优势:我国企业重组战略

被引:4
作者
王检贵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交易费用; 交易成本; 企业管理; 企业; 多角化投资; 平均成本曲线; 企业家;
D O I
10.19626/j.cnki.cn31-1163/f.1999.05.003
中图分类号
F279.21 [企业组织与体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时至今日,人们对企业规模的认识依然存在某些争论与疑惑,这与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中的发展有关.从理论研究来看,有些学者从新古典经济学厂商理论中揭示,没有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就难以获得规模经济(平均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不断下降).但是许多学者在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中发现,企业规模的优势,并不一定能带来竞争优势.从实践来看,一方面,西方世界第四次、第五次兼并浪潮方兴未艾,据美国证券数据公司统计,1998年第一季度美国共发生2300多起企业兼并活动,交易金额超过2360亿美元;而相继发生的波音兼并麦道,奔驰与克莱斯勒联合更是震惊世界.另一方面,如果从80年代“三不变”基础上的企业横向联合算起,我国企业联合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当前,面对国有企业“日趋颓势”,兼并、重组又蔚然成风,而且被认为是“抓好大的”的主要手段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捷径.然而应该看到,企业规模的发展速度虽然大大加快,但真正做到规模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联合、兼并可谓凤毛麟角.那么,我国企业规模是太大还是太小?规模优势能否转变为竞争优势?我国企业集团发展的失误何在?本文拟从一个更新的角度来回答.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全球微观经济机制的调整与中国的选择 [J].
张维迎 .
国际经济评论, 1998, (Z1) :12-17
[2]   企业购并动机和购并行为研究 [J].
梁国勇 .
经济研究, 1997, (08) :41-47
[3]  
兼并、重组与公司控制[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美)J.弗雷德·威斯通(J.FredWeston)等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