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噪声暴露后耳蜗毛细胞的病理形态变化

被引:12
作者
郭维维
刘会占
孙建和
胡吟燕
杨仕明
机构
[1]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解放军耳鼻咽喉研究所耳神经生物中心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噪声; 毛细胞; 损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61 [病理解剖学与组织学];
学科分类号
100104 ;
摘要
目的观察强噪声暴露后,耳蜗毛细胞的纤毛、胞体、及胞核的损伤情况。方法听力正常豚鼠,体重在250~300g之间,经强度为170dBSPL的脉冲噪声暴震200次后,取材作全耳蜗铺片行免疫组化检测(prestin和phalloidin);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受损毛细胞的病理变化。同时做毛细胞的纤毛、胞体及胞核的标记染色。荧光显微镜和电镜下观测结果。结果强噪声暴露后,毛细胞纤毛大部分消失,只有小部分表皮板存在,同时细胞核碎裂消失,而此时胞体大部分存在,但有肿胀及变形等变化。结论噪声损伤后,毛细胞的纤毛及胞核首先发生变化,随后胞体肿胀溶解,因此毛细胞的胞核及纤毛变化最先反映毛细胞受损情况,但纤毛的缺失并不代表毛细胞的缺失和死亡。如果单从一种形态观测指标评估毛细胞的损伤病理状况是不全面的。
引用
收藏
页码:324 / 32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耳蜗毛细胞核荧光染色计数法 [J].
胡博华 ;
郭维 ;
王沛英 .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9, (05) :35+66-35+66
[2]   Robust generation of new hair cells in the mature mammalian inner ear by adenoviral expression of Hath1 [J].
Shou, JY ;
Zheng, JL ;
Gao, WQ .
MOLECULAR AND CELLULAR NEUROSCIENCE, 2003, 23 (02) :169-179